在生意买卖过程中,员工的去留往往是一个关键问题。如何妥善处理员工的合同关系、服务年限和应得权益,不仅影响交易的顺利完成,也关系到雇主的法律风险和员工的权益保障。
1. 员工的去留安排
在生意转让时,买方和卖方通常需要就哪些员工将被保留达成一致。主要有两种做法:
- 买方接收员工:买方直接延续员工的雇佣关系。
- 卖方终止雇佣:卖方先解除员工的雇佣关系,再由买方决定是否重新聘用。
哪种方式更合适,往往取决于交易条款和双方的谈判。
2. 服务年限与应得权益的承接
如果买方选择接收员工,一般会涉及到员工服务年限的延续。这意味着:
- 员工之前在卖方的工作年限,会被计入其在买方的工龄。
- 员工的年假、长期服务假等应得权益(entitlements)也随之转移。
但有些情况下,买方和卖方会在合同中约定,由卖方在交割时清算员工的累计应得权益,再由买方重新建立雇佣关系。
3. 裁员补偿与风险分担
如果员工未被买方保留,那么通常由卖方支付裁员补偿金(redundancy pay)。
需要注意的是:
- 卖方必须按照《公平工作法》(Fair Work Act)或适用的雇佣协议,履行对员工的裁员义务。
- 买卖双方可在合同中约定清楚,由哪一方承担相关费用,以避免争议。
4. 买方的考虑
从买方的角度来看,很多时候更倾向于由卖方先行终止雇佣关系。这样做的好处是:
- 买方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聘用员工,而不必承担历史工龄和应得权益。
- 买方在成本和人事安排上更灵活。
但在一些情况下,如果业务高度依赖现有团队,买方也可能直接接收员工,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。
结论
在企业买卖过程中,员工的处理问题不容忽视。买卖双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:
- 哪些员工会被保留;
- 服务年限和应得权益如何处理;
- 裁员补偿由哪一方承担。
通过提前沟通和合理安排,可以降低交易风险,确保企业平稳过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