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四月一样,五月对我们来说,依然是一个收获满满、案例精彩的月份。
本月我们共成交了4宗生意,其中不乏高复杂度的生产型企业,也有典型的零售门店和电商项目。从这些案例中,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:
“交易从来不仅是数字游戏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桥梁。”
案例一:食品生产企业
未上市先成交,信任带来效率
这宗食品加工类生意,还没开始公开推广,就被我们过往的老客户接洽成功。买卖双方都与我们有两年以上的合作基础,彼此之间也迅速建立了高度信任。
更“搞笑”的是
买卖双方的沟通太顺畅,让我们这个中介有时都觉得“有点多余”。
确认价格与条款后,律师迅速进场,流程极为高效,顺利成交。
祝买家接手后顺利运营,生意更上一层楼;
也祝卖家在人生新阶段开创新天地!
案例二:小众服务外包企业
华人?本地?最终靠能力说话
该生意为化妆品行业提供第三方灌装服务。
起初卖家希望找华人买家接手,但我们建议以买家的能力、匹配度为核心判断。
前期曾接洽一位华人买家与一位中东企业,皆未能达成。正当局面陷入停滞时,一位远在昆州小镇的本地买家通过视频会议强势“杀出重围”。
此买家专业、果断,表达出强烈购买意愿。我们迅速安排视频与卖家沟通,买家立刻签署意向书并付定金,后续亲赴悉尼实地洽谈,最终促成交易。
关键感悟:懂行 + 信任 + 行动力 = 高质量成交。
案例三:线上家具电商
夫妻意见不合?中介多做一点就成了!
原本这笔交易已经完成定金支付,但买家夫妻对未来经营安排产生分歧,交易因此暂停。
我们没有放弃,持续协调沟通。最终双方在价格上达成妥协,虽略微降价,但各得其所,交易圆满完成。
感谢买卖双方的诚信与耐心,也感谢他们让我们顺利收到佣金。
案例四:海鲜鱼薯店
文化差异频出状况,沟通化解赢认可
这家店买家是新华人,卖家是希腊裔,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交易过程中频繁出现误解和信任危机。
我们投入大量时间逐步调解,尤其是协助双方建立基本信任感。最终成功促成交易,事后双方也互相认可,皆大欢喜。
无论生意大小,跨文化交易都需要更多沟通和理解。
总结:信任,是最珍贵的交易资产
五月这几宗交易让我再次意识到:
“对于稍大一些的生意来说,买卖双方的成熟度和信任基础才是真正推动交易的核心。”
我们中介的角色,更多是组织者和协调者。
在对的时间隐身、在关键时刻发力,就是对买卖双方最大的支持。